但其实,她这么做的原因,除了嫌弃外,还有恐惧。
刘姥姥为了银钱来大观园“卖艺耍宝”,只为讨的点贾家的随手打赏,以此度日。
可妙玉自己何尝不是“寄人篱下”。
她在刘姥姥身上,见到了自己的缩影,便更讨厌了。
平日里那股傲气和刻意的出尘清高,何不是种惺惺作态。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是曹雪芹给妙玉的判词。
虽然书中没有写到妙玉的结局,但大多人以此推测,妙玉的结局,大抵是要遁入风尘的。
改革开放前,大陆就像刘姥姥,香江便是那高傲的妙玉。
那年头,香江人一个月的收入,能在大陆买一栋楼。
那年头,多少人游过珠江,偷渡去香江讨生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