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磨出符合要求的弧度,既没有精细的量具,也没有固定的磨盘。
只能靠匠人手里的力道和眼睛的准头。?
最初的半个月,几乎全在试错中度过。
匠人们把粗玻璃片固定在木架上,蘸着掺了细沙的水,用竹制的磨盘一点一点打磨。
磨凸镜时,得始终保持中心厚边缘薄。
磨一会儿就用眼睛对着光看,手指反复摩挲镜片表面,感受弧度的变化。
有次磨到半夜,眼看镜片快成型,一个匠人手一抖,镜片“咔嚓”就裂成了两半。
那匠人当场红了眼,蹲在地上捡碎片,心疼得直叹气。
为了让镜片弧度更精准,林川还想了个土法子。
他用薄纸剪出不同弧度的样板,贴在镜片上比对,哪里磨得不够就做上记号。
磨凹镜时更费劲,得让边缘厚中心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