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天论真的落实,第一个变动的……恐怕就是相位。
元照沉默垂目立在玉阶之下。
和其人在官场上的勇猛活跃不同,这位户部尚书在真正上朝的时候总是话很少,身姿定在那里,表情往往也没什么变化,如同一块真正的石头。
在他斜前方,就是那位清身礼佛的大唐之相,这位老人同样安静地立着,气氛很是宁肃,因为高处那道身影已经在御座之上了。
风吹过含元殿前,甲士如一尊尊雕像,百官衣摆轻声猎猎。
诸礼皆毕。
“天理院四十七本论著中,有两本是朕笔作,曰《齐天》,曰《世运》;一本是朕口述,曰《天下之国》。”平淡的声音从高阶之上传下,“四位哲子中,南哲子,闾哲子,皆是朕的老师。”
这位圣人开口,风安静下来。
“众卿中许多知朕精研于天论,而知其原因者无一,今日说于诸位。朕年幼之时,正逢钦天监监正温辰铭与大儒辛笃争论四天之旧貌,其针锋相对不亚于今日,几至大辟,二人于朱雀门前开坛辩论,观者如海,而先皇问旁观之九卿谁胜谁败,竟无一人能答。”圣人缓声道,“朕因想,大唐是麒麟之国,以天理为尊,修研天理,犹来是国之重事,而朕若不知之,何以断人是非。是以由此始学,并设天理之院,盖因天理如何,理应定于我朝堂之上,定于神京,定于大唐。”
场上众卿仰头而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