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高冠率先出现,而后一位持刀儒生迈步入场,他携天地浩然气而来,让此地的浩然波动更加剧烈汹涌。
书院二先生,天下唯二学孟,登堂入室者,宁严。
他龙行虎步,腰间那把与儒生极不相配的孟刀未出鞘,却已锋芒毕露,不做丝毫掩饰。
老孟儒见到宁严时恍惚失了神,他在宁严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他并不是一直这般藏鞘敛锋芒,年轻时亦是有宁严这般锋利,雄阔善辩,笔锋犀利,辩驳诸道,痛骂上位者,践行着儒门之锋的孟子道风格,故而天下皆说天下孟学者他最像孟子。
喟然哀叹,时光如流水,往昔不可忆。
宁严神情漠然,只看一眼老孟儒摇首叹道:“学孟子当气胜,势胜,理更胜,三者少一,你这孟子藏锋,本末倒置。”
老孟儒兴许是见到往昔的自己,没有说重话,只是一叹道:“藏锋为出鞘,出鞘亦是最锋利,也是孟子。”
宁严却表示不同意:“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孟子又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取义的孟子为儒门之风,当有为儒家开路,披荆斩棘之职责。
开路者藏锋不露,便是置身后儒家于险境,不配学孟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