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刚忙活了两天,天又下起了小雨,山区的气温骤降,给桑苗嫁接和蚕种孵化带来了新的困难。“嫁接后的桑苗怕冻,要是温度太低,接穗就会冻死。”风澈看着外面的小雨,皱起了眉头。
阿竹提议道:“风澈哥,我们可以用竹子搭建简易的暖棚,再用晒干的稻草覆盖,里面放炭火盆取暖,这样就能保证温度了。”
风澈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立刻组织百姓们搭建暖棚。大家分工合作,有的砍竹子,有的编竹帘,有的搬运稻草,很快就搭建起了十几个简易暖棚,把嫁接好的桑苗和蚕种都搬了进去。暖棚里的炭火盆烧得旺旺的,温度保持在三丈左右,正好适合桑苗生长和蚕种孵化。
雨停后,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箐口村的山坡上。暖棚里的桑苗接穗慢慢抽出了新芽,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显得格外有活力。蚕种也开始孵化,密密麻麻的蚁蚕从蚕卵里钻出来,蠕动在铺着干桑叶的蚕匾里,看得百姓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太好了!蚕宝宝孵出来了!”一位大妈激动地说道,眼里含着泪水,“这下我们有救了!”
风澈看着暖棚里的景象,心里也松了口气。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要让村里的桑蚕事业恢复正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三章蜜香桑与岩蜜蚕
接下来的日子里,风澈和陈老伯一边指导百姓们照料桑苗和蚕宝宝,一边传授桑蚕病害防治的知识。风澈把《高山桑蚕志》里的内容翻译成当地的方言,写成小册子发给大家,里面详细介绍了云桑的养护方法、蚕病的识别与防治、高山蚕房的搭建技巧等实用知识。
阿竹成了风澈的得力助手,他不仅自己学得快,还主动教村里的其他年轻人。每天清晨,他都会第一个来到暖棚,查看桑苗的生长情况和蚕宝宝的进食情况,遇到问题就及时向风澈请教,然后再教给大家。
“风澈哥,你看这蚕宝宝,吃了撒过岩蜜水的桑叶后,长得比以前壮多了,也没有再出现生病的情况。”阿竹指着蚕匾里白白胖胖的蚕宝宝,高兴地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