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44丝路绵长,山海共暖 (2 / 3)

作者:七情本舞心 最后更新:2025/11/12 1:18:42
        “以后咱们要在温室里装湿度报警器,一旦湿度超标就报警,这样就能及时处理,避免再出现受潮的情况。”迭戈看着恢复干燥的织锦,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合作社的设备升级得更完善。

        就在大家忙着抢救织锦的时候,乔瓦尼的纪录片团队再次来到了村里。这次他们不仅要拍摄“双丝混纺”织锦的制作过程,还要采访欧洲品牌的代表——他们特意从法国赶来,想亲眼看看织锦的生产过程。

        法国代表皮埃尔先生一走进染织房,就被满屋子的织锦吸引了。他拿起一匹“双丝混纺”织锦,放在灯光下仔细观察,手指轻轻拂过丝线:“这质感太惊艳了,既有东方丝绸的细腻,又有安第斯羊毛的温暖,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苏尔玛带着皮埃尔参观了“丝路桑园”和温室,给他讲解了“高原抗寒蜜桑”的培育过程,还有“双丝混纺”的捻丝技巧。皮埃尔听得入了迷,还亲自尝试了织锦:“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妙的手工技艺,以后我们要长期和你们合作,把‘雪山驼丝织’推向更多欧洲市场。”

        乔瓦尼的摄像机一直没停,他拍着皮埃尔和苏尔玛交流的场景,拍着女人们捻丝织锦的画面,还特意拍了“丝路桑园”里的认养桑苗——很多游客寄来了桑苗的照片,有的桑苗已经长到半人高,叶片肥厚,充满了生机。“这些照片要放进纪录片里,让观众看到,克丘亚的桑蚕文化不仅在传承,还在连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乔瓦尼笑着说。

        十月底的时候,第一批“双丝混纺”织锦终于完成了。迭戈带着织锦去欧洲参加展会,苏尔玛和卡米拉每天都守在手机旁,等着他的消息。展会第一天,迭戈就发来视频,视频里的展会现场挤满了人,很多品牌商都围着“雪山驼丝织”的展台,有的在询问价格,有的在触摸织锦的质感,还有的当场签下了订单。

        “太火爆了!”迭戈的声音里满是激动,“有五家品牌想和咱们长期合作,还有一家英国的百货公司,想在他们的门店设立‘克丘亚桑蚕文化专区’,专门销售咱们的织锦和桑叶茶!”

        苏尔玛看着视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紧紧握着卡米拉的手,眼泪顺着脸颊滑落——这是喜悦的泪水,是看到克丘亚桑蚕文化走向世界的自豪。风澈也笑着说:“咱们的‘丝路’越来越宽了,以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安第斯高原的桑蚕文化,知道克丘亚人的手艺。”

        为了庆祝展会成功,合作社决定举办一场“丝路桑蚕文化周”,邀请乌蒙山的代表、欧洲品牌商、生态旅游公司的客人,还有村里的村民一起参加。文化周的第一天,“丝路桑园”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织锦,有“双丝混纺”的,有“雪山驼丝织”的,还有村民们新织的“梯田桑苗图”,在秋风中轻轻晃动,像一片彩色的海洋。

        乌蒙山的代表韩轻舞带着露西娅奶奶也来了,她们还带来了乌蒙山的新桑苗品种——“云蜜桑”,这种桑苗耐旱耐涝,还能产出更优质的“云丝”。“咱们可以把‘云蜜桑’和‘高原抗寒蜜桑’嫁接,培育出更适合高原生长的桑苗,既能提高桑叶产量,又能提升丝的质量。”韩轻舞蹲在桑园里,给苏尔玛讲解“云蜜桑”的特点。

        露西娅奶奶则和伊莎贝拉一起,在染料房里研究新的染法。她们用乌蒙山的茜草和安第斯的紫茉莉混合,煮出了一种新的颜色——浅红中带着淡紫,像晚霞落在草甸上,给这种颜色取名叫“丝路霞光”。“这种颜色太适合织‘双丝混纺’织锦了,以后可以作为咱们的特色颜色,推向市场。”露西娅奶奶高兴地说。

        文化周的最后一天,合作社举办了一场“织锦时装秀”,模特们穿着用“雪山驼丝织”和“双丝混纺”织锦做的衣服,在“丝路桑园”的T台上走秀。有的衣服是劳拉设计师设计的连衣裙,有的是欧洲品牌定制的大衣,还有的是村民们自己设计的传统服饰,每一件都美得让人惊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