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56丝路织星河:全球桑蚕共融图3 (1 / 6)

作者:七情本舞心 最后更新:2025/11/12 1:18:42
        第四章塔希提的海风:丝路续新章

        安第斯工坊的晨雾还没散尽,守苗爷爷就踩着露水钻进了温室。新一批“海陆双适应桑苗”的组培瓶在晨光里泛着浅绿,他小心翼翼地掀开瓶盖,指尖拂过幼苗的叶脉——这些苗比上一批更粗壮,叶片边缘泛着淡淡的蜡质光泽,是周明远团队结合海南海桑与塔希提本土桑苗基因改良的成果,专门针对高盐高湿的海岛气候培育。

        “卡米拉,快来看看!”守苗爷爷的声音透着兴奋,“这批苗的根系已经扎出培养基了,再炼苗一周,就能运去塔希提了!”

        卡米拉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技术手册跑进来,手册封面上印着“塔希提桑园重建指南”,里面夹着玛拉寄来的桑园照片:成片的椰子树下,歪斜的桑苗泡在退潮后的浅水里,土壤表面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海风快把桑苗的根吹断了,孩子们都去城里打工了,没人愿意种桑了。”

        苏尔玛坐在温室角落的老藤椅上,手里摩挲着丈夫留下的航海日记,书页停在记载塔希提的那一页——“1992年,塔希提的海风里有桑果的甜香,玛拉的祖母用海娜花染出的丝帕,像把晚霞织进了布里。”她抬头看向卡米拉:“玛拉昨天发视频说,塔希提的雨季快到了,要是再没新苗,今年的桑蚕季就彻底错过了。咱们得尽快出发,不能让那片桑园断了根。”

        三天后,苏尔玛、卡米拉和守苗爷爷带着第一批组培苗,登上了飞往塔希提的飞机。舷窗外,太平洋的海水从浅蓝渐变成墨蓝,像一块铺展开的桑丝方巾。卡米拉翻着晓晓发来的“塔希提桑园数据报告”,轻声念道:“玛拉的桑园在塔希提岛东南部的拉罗汤加湾,土壤盐度1.5%,比斐济的还高,而且近五年海平面上升了12厘米,每次涨潮都会淹到桑园的根部。”

        守苗爷爷叹了口气:“比安第斯的沙漠还难种啊,沙漠缺的是水,这里缺的是能留住水又不积盐的土。”

        飞机降落在塔希提的法阿国际机场时,玛拉早已举着一束用桑枝和鸡蛋花编的花环在等候。她穿着靛蓝色的传统纱笼,裙摆上绣着细小的桑蚕图案,眼角的细纹里沾着海风带来的细沙:“苏尔玛奶奶,你们终于来了!我昨天去桑园看,又有几株桑苗枯死了,根都烂成黑褐色了。”

        车子沿着海岸线行驶,路边的椰子树在风里摇晃,远处的珊瑚礁泛着浅粉的光。玛拉指着一片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土地:“那就是我们的桑园,以前有十亩,现在只剩下三亩了。我祖母年轻时,这里每年能缫出两百斤桑丝,现在一年连五十斤都不到。”

        走进桑园,苏尔玛蹲下身,指尖插进土壤里,指尖立刻沾了一层湿滑的盐霜。她拨开一株枯死的桑苗根部,根系细弱得像棉线,还沾着海泥:“土壤里的盐分排不出去,根系长期泡在咸水里,肯定活不了。咱们得先修排水系统,再用椰子纤维改良土壤,不然新苗种下去也活不成。”

        守苗爷爷从工具箱里拿出土壤检测仪,屏幕上的数字跳了几下,定格在1.52%:“盐度太高了,得用李教授之前配的‘降盐营养液’先灌一遍,再铺一层椰子纤维滤网,阻止海水倒灌时带进来的盐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