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8大乾春归:赈灾安民续农心 (2 / 5)

作者:七情本舞心 最后更新:2025/11/12 1:18:42
        慕容冷越点头:“朕准你去!朕会让户部调运三十万石粮食、十万两白银,工部赶制五千把铁锹、三千顶帐篷,随你一同前往南方。另外,朕已传旨给南方各州官员,让他们全力配合你,不得有误。”

        次日清晨,风澈再次启程,这次的队伍比去边关时更庞大——除了士兵和物资,还有农桑研究院的专家、北方农桑互助会的代表,甚至有几位曾参与抗蝗的老农,他们主动要求跟着风澈去南方,分享补种桑苗的经验。

        马车驶离京城时,风染霜站在宫门口,手里攥着那枚风澈交给她保管的平安扣,望着队伍远去的方向,轻声叮嘱:“一定要平安回来,母后等着你一起赏今年的新桑。”

        风澈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回望,见母亲还站在那里,他用力挥手,心里满是坚定——他不仅要帮南方百姓渡过难关,还要让农桑互助会真正联结起全国的农户,让大乾的农桑事业更稳固。

        十日后,风澈抵达江州。刚进城门,就见街道上积着没过脚踝的泥水,两旁的房屋有些已经倒塌,农户们背着行李,牵着牛羊,神色慌张地向高处转移。风澈心里一紧,立刻翻身下马,走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身边:“大嫂,前面的洪水情况如何?桑田被淹得严重吗?”

        妇人见是穿着锦袍的太子,连忙跪地行礼:“太子殿下!您可来了!城东的桑田全被淹了,水最深的地方没过了腰,我们家的蚕房也塌了,蚕宝宝全淹死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说着,妇人就哭了起来。

        风澈连忙扶起她,语气温和却坚定:“大嫂莫哭,朝廷的粮食和物资已经到了,我们会尽快疏导洪水,帮大家重建蚕房,补种桑苗,今年秋天定能有收成!”他立刻召集当地官员和士兵,在江州府衙召开救灾会议,将救灾计划一一部署:“士兵们随我去挖河道,优先疏通桑田附近的水渠,减少桑苗的浸泡时间;农桑专家们去查看受灾的桑苗,挑选还能存活的进行抢救;互助会的代表们去安抚百姓,登记受灾情况,确保每户都能领到救济粮和帐篷。”

        部署完毕,风澈率先拿起铁锹,走到城外的河道边。三月的南方,泥水冰冷刺骨,他的靴子很快就灌满了泥水,却依旧不肯停下。士兵们见太子如此卖力,也纷纷拿起工具,跟着挖河道;农户们原本还满心绝望,看到太子亲自带头,也重新燃起了希望,有的扛着锄头来帮忙,有的提着篮子送来热粥。

        傍晚时分,第一条水渠终于挖通,洪水顺着水渠缓缓流走,露出了部分被淹的桑田。风澈蹲下身,查看桑苗的情况——大部分桑苗的叶片已经发黄,但根系还未腐烂。他立刻让农桑专家过来:“这些桑苗还有救,赶紧指导农户们把桑苗扶正,根部培上草木灰,防止腐烂。”

        农桑专家们立刻行动起来,手把手教农户们抢救桑苗。风澈则继续带着士兵挖第二条水渠,直到深夜,才在农户们的劝说下,回到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休息。帐篷里的地上铺着干草,他刚坐下,就见一位老农端着一碗热姜汤走进来:“太子殿下,您快喝点姜汤暖暖身子,别冻坏了。您为了我们的桑田,连饭都没顾上吃,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风澈接过姜汤,一饮而尽,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老丈客气了,守护百姓的生计,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让桑苗重新发芽,大家能过上好日子,我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接下来的半个月,风澈带领着士兵和百姓,挖通了十几条水渠,疏导了大部分洪水;抢救了近万亩还能存活的桑苗;为受灾农户分发了救济粮和帐篷;农桑研究院的耐涝桑苗也陆续送到,开始补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