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不代表抹杀差异啊!”卡米拉突然开口,手里还拿着之前少年联盟画的“全球桑苗图”,“上次我们设计‘共生图腾’时,就是把泰国的佛塔、中国的梯田、安第斯的雪峰都融进去了,为什么‘桑蚕女神’不能是多元的?”
晓晓立刻附和:“对!我们可以让各国的少年一起设计,每个国家画一个自己文化里的‘桑蚕守护者’,然后组合成一个‘全球桑蚕守护天团’,这样既统一,又能体现每个国家的文化!”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韩轻舞马上联系“全球桑蚕少年联盟”的成员,让大家在三天内提交设计稿。没想到仅过了两天,群里就收到了二十多个国家的作品:巴西的卢卡斯画了“桑苗精灵”,穿着用桑树叶做的裙子,手里举着混种桑苗;法国的艾米丽画了“葡萄园桑蚕仙子”,背景是法国酒庄和桑园;中国的小宇画了“蚕娘”,穿着传统汉服,坐在梯田边喂蚕;肯尼亚的少年画了“大地守护者”,披着马赛布,怀里抱着“红土桑苗”……
卡米拉和晓晓把这些设计稿扫描进电脑,一点点拼接:“桑苗精灵”站在最前面,手里的桑苗连接着“大地守护者”;“蚕娘”的汉服飘带,缠着“葡萄园桑蚕仙子”的裙摆;安第斯的“雪峰织者”(卡米拉设计的)则坐在织机前,把所有人的形象织进锦缎里。最终的图案里,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守护者”围绕着一株三系混种桑苗,背景是全球各地的桑园风光,下方写着一行字:“桑丝连山海,守护无国界”。
当这个设计稿发给欧洲品牌时,对方立刻回复:“这才是真正的‘全球文创’!我们不仅要印在礼盒上,还要做成纪念徽章,送给每个来文化节的人。”
争议解决的那天晚上,工坊里的灯光亮到了深夜。苏尔玛坐在织机前,手里拿着那把老梭子,正在织“全球桑蚕共融图”的最后一部分——她要把“红土桑苗”和“全球桑蚕守护天团”的图案织进去,作为文化节的压轴展品。卡米拉坐在旁边的小织机上,学着织“守护天团”里的“雪峰织者”,丝线偶尔会打结,苏尔玛就耐心地教她如何解开,像当年丈夫教她一样。
“外婆,你说文化节那天,会有多少人来啊?”卡米拉一边穿针一边问。
苏尔玛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洒在桑园里,桑叶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海浪。“不管有多少人,只要来了,就能感受到咱们桑蚕人的心意。”她顿了顿,摸了摸口袋里的老梭子,“你外公当年总说,桑丝是有温度的,能把陌生人的心连在一起。现在,咱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份温度,能跨过山海,传到每个角落。”
距离文化节还有十天时,少年联盟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巴西的混种桑苗出现了异常。
卢卡斯通过视频连线,拿着叶片焦急地说:“晓晓,我们种的‘热带-高原混种苗’,最近叶片开始发黄,叶脉间还有褐色的斑点,跟上次安第斯工坊遇到的桑蚜不一样,喷了薄荷水也没用。”
晓晓立刻把平板电脑架在温室里,让守苗爷爷和奥莉娅一起看。守苗爷爷眯着眼睛,仔细观察叶片:“不是虫害,像是土壤的问题。你们那边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是红褐色的,跟奥莉娅女士带来的‘红土桑’生长的土壤有点像,但更黏。”卢卡斯说着,拿起一把土壤展示给大家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