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52丝路向沙海:沙漠桑苗的新生纪 (2 / 4)

作者:七情本舞心 最后更新:2025/11/12 1:18:42
        可计划刚推进一周,奥莉娅就发来紧急视频:“我的‘矮化桑苗’枝条在运输时遇到了沙尘暴,包裹被吹翻,枝条上的芽点全被沙子打坏了!”屏幕里,奥莉娅蹲在一堆破损的纸箱前,手里拿着一根光秃秃的枝条,上面的芽点已经发黑,“离利雅得的种植季只有一个月了,再重新培育枝条肯定来不及。”

        苏尔玛看着屏幕里焦急的奥莉娅,突然想起守苗爷爷去年在温室里培育的“组培苗”——用桑苗的茎尖组织,在无菌环境里培育新苗,长得又快又壮。“守苗爷爷,咱们的组培室还能用吗?”她转头问。

        守苗爷爷立刻点头:“没问题!去年培育三系混种桑时,组培室的设备都保养好了,只要有桑苗的茎尖,二十天就能培育出幼苗。”

        苏尔玛立刻对奥莉娅说:“你把‘矮化桑苗’的茎尖剪下来,用无菌袋装好,通过最快的快递寄过来,我们用组培技术培育新苗,肯定能赶上种植季!”

        接下来的二十天,组培室成了工坊最忙碌的地方。守苗爷爷戴着无菌手套,在超净工作台前小心翼翼地剪下“矮化桑苗”的茎尖,放进装有培养基的玻璃瓶里;卡米拉负责每天记录培养基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环境无菌;晓晓则和阿卜杜勒视频,教他如何改良沙漠土壤——在种植坑底铺一层碎秸秆,减少水分蒸发,再混合适量的石膏,降低土壤盐碱度。

        当第一批组培苗长出嫩绿的叶片时,苏尔玛亲自把幼苗装进保温箱,里面铺着从安第斯高原带来的腐叶土,还附了一张手写的培育注意事项:“每天早晚浇水,正午用遮阳网盖住,每周检查一次土壤含盐量。”卡米拉则在保温箱里放了一个小小的桑丝玩偶,是用三系混种桑的蚕丝做的,身上绣着“桑丝连沙海”的字样。

        “一定要让阿卜杜勒知道,全世界的桑蚕人都在帮他。”苏尔玛摸着保温箱,像是在抚摸自己的孩子。

        两周后,阿卜杜勒发来的视频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镜头里,十株组培苗整齐地种在沙漠边缘的田垄里,叶片翠绿,根系已经扎进了土壤,旁边还立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全球桑蚕协作苗”。“苏尔玛奶奶!幼苗活了!昨天刮了小风,它们一点事都没有!”阿卜杜勒举着手机,跑着展示每一株桑苗,身后的沙漠在阳光下泛着金辉,与嫩绿的桑苗形成鲜明的对比。

        可喜悦没持续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妮娜寄给阿卜杜勒的“耐旱金穗桑”枝条,在沙漠里嫁接时总是失败——桑苗的接口处会很快脱水,愈合不了。阿卜杜勒在视频里急得快哭了:“我按照手册上的方法,用塑料膜把接口包起来,可还是没用,接口处的树皮都干了。”

        周明远看着视频里的嫁接苗,突然想起新疆桑农的做法:“在新疆,嫁接时会用羊油涂在接口处,既能保湿,又能防止虫害。阿卜杜勒,你那边有羊油吗?”

        阿卜杜勒立刻点头:“我爸爸是牧羊人,家里有羊油!”

        “太好了!”周明远拿出纸笔,画了一张嫁接示意图,“你先把羊油加热融化,放凉后涂在接口处,再用塑料膜包紧,最后在接口上方套一个塑料袋,留几个小孔透气,这样既能保湿,又不会闷坏芽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