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乌蒙山,联盟里更是热闹非凡。印度匠人带来了新的“蜡染”技术,用蜂蜡在蓝丝面料上绘制图案,染色后去除蜂蜡,形成独特的冰裂纹效果;日本匠人则研发出了“桑皮纸灯笼”,将蓝丝绣品贴在灯笼上,灯光亮起时,图案栩栩如生;美洲的伊莎贝拉也传来消息,木棉桑苗在美洲沙漠边缘长势良好,第一批美洲蓝丝已经运往欧洲,深受当地市场欢迎。
风澈决定在乌蒙山举办“全球桑蚕技艺博览会”,邀请各国匠人展示自己的成果。博览会的场地设在联盟的桑园里,搭建了数十个展位,每个展位都充满了地域特色:占婆的展位摆放着彩丝贴布绣,波斯的展位展示着织金锦,欧洲的展位陈列着立体裁剪的蓝丝礼服,美洲的展位则挂满了用木棉桑蚕丝制作的服饰。
博览会开幕当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匠人、官员齐聚乌蒙山。守苗爷爷的展位前围满了人,他正在演示“多枝嫁接法”,将乌蒙山的紫纹蜜桑、占婆的赤叶桑、欧洲的阿尔卑斯桑、美洲的木棉桑嫁接到同一棵桑树上,形成了一棵“五彩桑苗”,叶片色彩斑斓,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这棵桑苗就像我们的全球桑蚕联盟,不同地域的桑枝在同一根茎上生长,相互滋养,共同繁荣。”守苗爷爷的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阿琳的展位上,“凤舞丝路”礼服和“南洋凤羽”披肩吸引了众多目光,尤其是一款新研发的“蜡染蓝白混纺裙”,用印度蜡染技术制作冰裂纹图案,蓝白相间,清新雅致,深受欧洲贵族女性的喜爱,当场就接到了数百份订单。
小石头则在展位上展示了“智能温室”的模型,这个温室结合了西域风车、波斯暖炉、欧洲的玻璃工艺和占婆的香茅驱虫技术,能自动调节温湿度、通风和驱虫,让桑苗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健康生长。“有了这个智能温室,不管是北极的寒冷,还是非洲的炎热,都能种植桑苗了!”小石头自豪地介绍道。
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丝路桑蚕技艺大赛”,各国匠人同台竞技。波斯匠人卡里姆的织金锦作品《丝路驼铃》,用金银线绣出沙漠驼队的景象,细节逼真;占婆匠人阮夫人的贴布绣《热带风情》,色彩鲜艳,充满活力;乌蒙山的玛莎奶奶则带来了蓝丝渐变绣《乌蒙晚霞》,用深浅不同的蓝丝绣出晚霞映照桑园的美景,意境悠远。
最终,大赛的金奖由一位年轻的南洋匠人获得,他的作品《全球桑林》将世界各地的桑蚕场景绣在一幅蓝丝面料上,从乌蒙山的桑苗到欧洲的织机,从美洲的桑园到占婆的绣坊,人物、景物栩栩如生,完美诠释了“桑丝连四海”的主题。
博览会的最后一天,风澈在桑园里主持了“全球桑蚕联盟技艺传承仪式”。来自各国的资深匠人收徒传艺:守苗爷爷收下了欧洲少年卢奇奥和美洲少女伊莎贝拉,将嫁接技艺倾囊相授;玛莎奶奶收了占婆的两位女匠人,传授蓝丝刺绣的精髓;卡里姆则收了印度和日本的匠人,讲解织金锦的技艺。
“技艺的传承,不是固守不变,而是在交流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风澈站在五彩桑苗前,对着众人说道,“希望你们能带着所学的技艺,回到自己的国家,培养更多的匠人,让丝路的桑香代代相传。”
仪式结束后,各国匠人纷纷在桑园里种下了象征友谊的桑苗。阮夫人种下了占婆的赤叶桑,卢奇奥种下了欧洲的阿尔卑斯桑,伊莎贝拉种下了美洲的木棉桑,卡里姆种下了波斯的金桑……一片新的“全球桑林”在乌蒙山扎根,迎风摇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