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阿琳和娜奥米也跟着拉沃卡奶奶学起了猴面蜡染织锦。每天上午,拉沃卡奶奶都会坐在猴面包树下,用热水敷完手后,手把手地教阿琳“蜡刀画法”:“蜡染要先把野生桑丝织成布,再用铜蜡刀蘸着融化的蜂蜡,在布上画出猴面包树和狐猴的图案——蜡要涂均匀,不然染色时会漏色,图案就不清晰了。”
娜奥米则试着改良蜡料。她把拉沃卡奶奶用的蜂蜡和香草精油按3:1的比例混合,放在铜锅里加热融化:“香草精油能让蜡更柔韧,不容易开裂,还能让蜡染布带着香草香,洗也不会掉。”她一边说,一边用改良后的蜡料在布上画图案:“你看,这样画出来的狐猴尾巴,线条更流畅,不会像以前那样断节。”
可第一次染出来的蜡染布,却出了问题——野生桑丝布太粗糙,染色时颜色不均匀,图案边缘还泛着白边。阿琳急得直皱眉:“怎么办?颜色这么不均,欧洲的商人肯定看不上。”
拉沃卡奶奶摸了摸染好的布,突然说:“我们可以加一点蓝丝,再用猴面包树汁固色。蓝丝的颜色均匀,和野生桑丝混在一起会更柔软;猴面包树汁能让颜色固定,图案边缘也不会泛白。”
阿琳立刻从包里拿出带来的蓝丝,和野生桑丝按1:2的比例混纺成布。她用改良后的蜡料在布上画出猴面包树和狐猴的图案,再放进用猴面包树汁调和的靛蓝染缸里浸泡。两天后,当她把布捞出来,放在火上烤化蜡层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布面上的猴面包树泛着深绿色,狐猴的毛发是淡蓝色,还带着浓浓的香草香,在阳光下像撒了一层碎银,比拉沃卡奶奶以前织的还好看。
“这是……香草蓝纹蜡染锦!”萨菲娜凑过来看,眼睛都亮了,“我要学!织成帐篷,肯定能卖给游牧部落!”
拉沃卡奶奶摸着布上的图案,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看到蜡染织锦变出新花样,这手艺,终于有传人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琳和娜奥米跟着拉沃卡奶奶改良技艺:她们用蓝丝改善野生桑丝布的质感,让布更柔软;用香草精油和蜂蜡的不同比例,调出深浅不一的蜡料,画出渐变的图案;还把马岛的狐猴、变色龙、猴面包树图案都织进锦里,让织锦更有地域特色。当她们把第一块“香草蓝纹蜡染锦”拿到图利亚拉的集市上时,立刻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织锦多少钱?我要给游牧部落的人带二十块!”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商人举着先令喊道,“又防晒又香,比塑料布好用多了!”
一位来自巴黎的香水设计师更是当场定下了三百块的订单:“我们要把这种织锦做成香水包装和高端围巾,肯定能在欧洲卖爆!”
萨菲娜看着被抢购的织锦,拉着拉沃卡奶奶的手说:“奶奶,我不去香草园打工了,我要跟着您学蜡染织锦,以后织很多很多香草蓝纹蜡染锦,让所有人都知道马达加斯加的手艺。”
贸易和交易站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赛义德联系了东非游牧部落联盟和欧洲香水商会,重启了“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欧洲”的野生桑蚕贸易路线,还在图利亚拉建了“马岛桑蚕交易站”。交易站的屋顶用猴面包木和香草秆搭建,墙壁上画着野生桑蚕的生活场景和蜡染图案,里面分为织锦区、野生桑蚕区和技艺交流区。开业当天,来自东非各国、欧洲的商人、设计师和游牧部落首领齐聚一堂,马岛的香草蓝纹蜡染锦、乌蒙山的蓝丝、冰岛的极光蓝纹暖织、湄公河的稻丝竹纹织摆满了货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