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桑蚕学堂迎来了第一批毕业生。孩子们穿着用高山桑丝织成的新衣服,胸前佩戴着用蚕茧制作的徽章,站在学堂的院子里,接受大家的祝福。
毕业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文化课知识,还精通桑蚕技艺:有的能熟练嫁接云蜜桑苗,有的能绣出精美的桑蚕绣品,有的能操作和维修缫丝机,还有的能熟练使用天然染料染色。
“今天,我们的孩子们毕业了,他们不仅是高山桑蚕的传承人,更是天下桑香的希望!”风澈站在**台上,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激动地说道,“希望你们带着学到的知识和技艺,把高山桑蚕事业发扬光大,让桑香飘得更远!”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岩伯看着自己的孙子阿亮,眼里满是骄傲——阿亮不仅成了缫丝机维修的好手,还教出了几个优秀的学生。
毕业典礼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留在村里,为桑蚕事业贡献力量。小石头说要跟着阿竹学培育新的桑种,姑娘们说要跟着阿雅学创新刺绣,boys说要跟着陈老伯学改良工具。
“我们还要把学到的知识教给更多人!”孩子们自发组织了“桑蚕宣传队”,带着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和《高山天然染料图谱》,去周边的村寨宣传,邀请更多的孩子来桑蚕学堂学习。
就在这时,风澈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好消息:慕容冷决定在京城举办“天下桑香文化节”,邀请全国各地的桑蚕从业者,展示桑蚕文化和产品,高山桑蚕联盟作为重点代表,要在文化节上设立专属展厅。
“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以把学堂的孩子们带去京城,让他们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也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高山桑蚕的传承故事。”风澈说道。
村民们都非常支持。阿雅带领绣娘们,赶制了一幅巨大的《四海桑香图》,绣上了南洋的婆罗桑、东洋的寒桑、西域的沙棘桑和高山的云蜜桑,还有各地蚕农劳作的场景;陈老伯带着匠人们,制作了一台缩小版的山地缫丝机和环保缫丝系统模型;孩子们则准备了《粉色蚕宝宝成长日记》和亲手制作的桑蚕手工艺品。
出发去京城的那天,村民们都来送行。岩伯给孩子们每人塞了一包桑果蜜饯:“到了京城,要好好表现,让京城的人看看我们高山孩子的本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