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澈看着温室里的桑苗,心里焦急万分。这些桑苗是春天第一批产叶的希望,要是冻坏了,春蚕就会面临桑叶短缺的危机。他突然想起京城学到的温室保暖方法,立刻说道:“把蚕房里的炭火盆挪两个到温室门口,用木板搭一个通道,让热气能流进温室里!再把孩子们制作的蚕茧保温垫铺在桑苗根部,既能保暖,又能保湿。”
蚕茧保温垫是孩子们之前用废弃蚕茧制作的,把蚕茧碾碎后混合稻草,缝成薄薄的垫子,原本是用来给小蚕宝宝保暖的,没想到此刻派上了大用场。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保温垫铺在桑苗根部,又搭建好热气通道,温室里的温度慢慢回升了一些。
傍晚时分,风雪终于小了些。山下的运输队也终于赶到,带来了充足的柴火和粮食。村民们围着温暖的炭火盆,喝着热气腾腾的岩蜜桑茶,看着温室里安然无恙的桑苗和蚕房里重新活跃起来的蚁蚕,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风澈哥,你看,蚕宝宝又开始吃桑叶了!”小石头指着蚕匾里蠕动的蚁蚕,兴奋地说道。
风澈点点头,眼里满是感动:“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第二章西洋游客的桑蚕奇遇
倒春寒过后,乌蒙山又恢复了生机。桑园里的云蜜桑苗抽出了新的嫩芽,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蚕房里的春蚕长得白白胖胖,正大口啃食着新鲜的桑叶;绣坊里,阿雅带领绣娘们赶制着给西洋游客的纪念品,空气中弥漫着丝线和染料的清香。
“风澈哥,布朗先生带着第一批西洋游客到山下了!”阿黑骑着马,飞快地冲进村里,脸上满是兴奋,“他们一共来了二十多个人,还带着相机和画板,说是要好好记录高山桑蚕文化!”
风澈立刻带着众人去村口迎接。远远地,就看到一队马车沿着新修的山路驶来,马车两旁插着五颜六色的旗帜,上面印着“云间桑香”的logo。布朗先生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看到风澈等人,立刻热情地挥手:“风澈先生,我们来赴约了!”
马车停下,西洋游客们陆续下车,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的背着背包,有的拿着相机,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景色。当看到漫山遍野的桑园和古朴的吊脚楼时,大家都发出了惊叹声。
“这里太美了!就像一幅东方画卷!”一位名叫莉莉的女游客,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照,镜头对准了枝头的桑芽和远处的雪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