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早春温室里的新课题
残雪在晨光中消融,顺着温室的油纸边缘滴落,在地面晕开细小的水痕。风澈蹲在暖棚里,指尖拂过云蜜桑苗的新叶——经过一冬的守护,这批提前培育的桑苗长势喜人,叶片翠绿肥厚,再过半月就能移栽到桑园。可当他翻开叶片背面,眉头却微微蹙起:几片新叶上布满了细密的白色斑点,像是撒了层霜粉。
“守苗爷爷,您快来看!”风澈起身时带起一阵暖风,惊醒了趴在竹筐上打盹的小石头。老人拄着桑木拐杖赶来,老花镜滑到鼻尖,仔细端详着叶片上的斑点,手指轻轻摩挲着:“这是‘白霉病’,早春温室湿度大、通风不足容易爆发,比去年的霜霉病更隐蔽,要是蔓延开,桑苗就没法移栽了。”
小石头凑过来,小脸上满是焦急:“爷爷,那怎么办?这可是我们要移栽到游客体验区的桑苗,游客们还等着亲手栽种呢!”他手里还攥着昨天画的导览图,上面用彩笔标注着体验区的每一块桑地。
阿竹刚带着村民们给温室加固完支架,闻言立刻赶过来:“我们立刻加强通风!把温室的油纸掀开一半,再把炭火盆挪远些,降低湿度。”他说着就要动手,却被守苗爷爷拦住:“不行,早春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大,掀开油纸会冻坏桑苗。得用‘分层通风法’,中午温度高时掀开顶部油纸,早晚再盖好,同时用桑枝灰撒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潮,又能杀菌。”
风澈立刻安排分工:阿竹带着村民们收集去年的桑枝,烧成灰烬;小石头和学堂的孩子们负责给桑苗叶片擦拭清水,去除表面的霉斑;守苗爷爷则指导大家调配桑枝灰与石灰的混合粉末,均匀撒在温室的土壤里。
“风澈哥,你看这株桑苗,斑点已经蔓延到叶柄了!”小娟举着一株病苗跑过来,眼里含着泪光。这是她负责照看的“试验苗”,是用京城带来的七彩桑与云蜜桑杂交的新品种,寄托着大家的期待。
风澈接过病苗,心里一沉。这株杂交桑苗的叶片上不仅有白霉,还带着淡淡的焦痕,显然是之前为了保温,炭火盆离得太近导致的。“把这几株病苗单独移栽到隔离温室,用稀释的艾草水喷洒消毒,看看能不能挽救。”他转头对阿雅说,“你去绣坊把废弃的桑蚕丝边角料拿来,烧成灰后混入艾草水,蚕丝灰里的蛋白质能增强桑苗的抵抗力。”
阿雅立刻行动起来,绣坊里的桑蚕丝边角料积攒了不少,烧成的灰烬细腻洁白,混入温热的艾草水后,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孩子们用小喷壶小心翼翼地给病苗喷洒,小娟更是守在隔离温室里,每隔一个时辰就记录一次温度和湿度。
三天后,白霉病终于得到了控制。健康的桑苗叶片恢复了翠绿,隔离温室里的杂交苗也渐渐好转,新叶上的斑点慢慢消退。守苗爷爷看着长势恢复的桑苗,捋着胡须笑道:“这‘蚕丝艾草消毒法’真管用,以后可以写进《高山桑蚕精要》里,给其他高山蚕农做参考。”
风澈则看着那株杂交桑苗,叶片上隐约透出淡淡的紫色纹路,像是绣上去的图案。“守苗爷爷,您看这杂交苗,叶片的颜色更特别了,说不定能培育出彩色的云蜜桑!”他兴奋地说道,心里已经开始规划新品种的培育计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