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赞同风澈的想法。阿竹带着村民们在桑园里开辟了一片“紫纹蜜桑培育区”,把嫁接成功的桑苗移栽进去,精心照料。学堂的孩子们则成了培育区的“小管理员”,每天放学后都会来浇水、施肥、记录生长情况。
为了加快培育进度,风澈还从京城请来了桑蚕遗传专家。专家仔细研究了紫纹蜜桑和蚕宝宝的生长情况,说道:“你们的培育方向是对的,要培育出彩色蚕丝,需要让桑苗的色素能被蚕宝宝吸收。我们可以尝试在桑叶上喷洒适量的天然色素提取液,看看能不能让蚕丝变色。”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阿雅带领绣娘们提取紫珠果、茜草等植物的色素,制成提取液;风澈和专家一起,调配不同浓度的色素液,喷洒在紫纹蜜桑的叶片上;阿竹则负责喂养蚕宝宝,观察蚕丝的颜色变化。
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用稀释的紫珠果色素液喷洒的桑叶喂蚕,蚕宝宝吐出的蚕丝呈现出淡淡的紫色;用茜草色素液喷洒的桑叶喂蚕,蚕丝呈现出淡淡的红色。“成功了!我们培育出彩色蚕丝了!”大家都激动地欢呼起来,小石头更是抱着一只吐紫色蚕丝的蚕宝宝,高兴得跳了起来。
风澈看着眼前的彩色蚕丝,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能培育出更多颜色的蚕丝,让高山桑蚕产品更具特色。
第四章桑蚕体验营的温馨时光
随着紫纹蜜桑的培育成功和彩色蚕丝的出现,高山桑蚕的名气越来越大。下一批西洋游客到来时,不仅有普通游客,还有不少桑蚕爱好者和学生,他们都是冲着桑蚕体验营来的。
体验营开营那天,风澈给每位学员颁发了一套体验装备:桑蚕丝制作的帽子、手套和围裙,还有一本《桑蚕体验手册》。“欢迎大家来到高山桑蚕体验营,接下来的十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桑蚕的世界,学习种桑、养蚕、缫丝、刺绣的技艺。”风澈笑着说道。
学员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由阿竹、阿雅、陈老伯和小石头带领。阿竹组负责学习桑苗培育和养蚕技术,阿雅组负责学习刺绣和天然染色,陈老伯组负责学习缫丝机操作和缫丝技术,小石头组则负责学习桑蚕手工艺品制作。
阿竹组的学员们跟着阿竹走进桑园,学习移栽桑苗和病虫害防治。一位名叫大卫的学生,对桑苗嫁接特别感兴趣,反复练习了好几次,终于成功完成了一株嫁接。“太有成就感了!我从来没想过,种桑苗也这么有学问。”大卫兴奋地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