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础材料的各方面性能指标在工业生产上的重要性,陈国泰再清楚不过。
前世里,华国在二十一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那大多是全球最为广泛的基础工业累积和十多亿高素质人口拼命内卷而得以实现。
而在实际上,当时华国在高端机床制造以及高端工业生产上仍然全面落后于西方世界。
当时的华国以极低的良品率极大的资源消耗确保了军工产品领先,但在多种民生产品上却是看着热闹实则狼狈不堪,大而不强。
那时候,国内的民用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来的汽车上,别说技术要求稍微复杂一点的配件,就连汽车上随便一颗螺丝和随便一个紧固件都远远不如西方世界产品的质量。
西方生产的原装汽车大到发动机,小到一颗螺丝,都基本能够保证十年不坏。但是国内的产品,能正常使用三年以上,那都算得上是优秀产品!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非常多,但最为直接的就是华国的基础材料制备水平一直都没有赶上。
以二三流质量的基础材料去制造一流产品,哪怕华国人的整体综合智慧再高,搞出来的东西也只是暂时好用却不能持久。
按说以华族人种在全球人种当中数值最高的平均智商,以及最为适合搞科研的华夏神族语言文字,华国人不应该搞不好基础材料,但事情也恰好就坏在华国人的‘聪明劲’上。
总师‘九二南巡’之后,华国人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忙着赚快钱。几乎就没有任何一个‘傻子’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去搞枯燥而又不一定会见效,不一定会收回研发成本的基础材料研究。
而国家的资金却又集中在军工上面最为紧迫的方向上,进行定向投入和研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