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泽没有理会众人的恐慌。他调出探伤仪的后台数据,双手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一串串复杂的代码和材料力学公式在他指尖流淌。
他在重新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正在基于‘涡扇-15’核心机实际运行工况,重构材料疲劳寿命与初始缺陷尺寸的关联性阈值……】
【计算中……】
【模型建立完毕。新无损探伤验收标准‘D-Standard1.0’已生成。】
“把所有原材料,重新检测一遍。”杜宇泽抬起头,对操作员下令。
“用……用什么标准?”
“用我的标准。”
他将新的验收标准导入系统。屏幕上,刚才那片“满目疮痍”的红色三维模型,瞬间变化。超过95%的红点,变成了代表“安全”的绿色。只有少数几个尺寸较大、位置靠近未来高应力区的缺陷,依然保持着红色。
“你这是……在做什么?”张工上前一步,厉声质问,“你在篡改数据!你在指鹿为马!”
“我不是在篡改数据,我是在定义标准。”杜宇泽站起身,与张工对视,“国家标准是通用标准,是底线。但我们的发动机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应力分布,它的温度梯度,它的振动模式,都是独特的。我们不能用一本万能词典,去翻译一首专门写给我们自己的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