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红毯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是:评审团成员/开幕影片主创,停留时间是三到五分钟。
参赛片主演,停留两到三分钟。
品牌代言人:分钟单位变成秒,具体按照合作计算。
非竞赛片嘉宾:不能有任何停留时间,快速通过,路人甲级别。
四个等级,登场的座驾也不相同,从最高的官方奔驰,到最后,已经变成了大巴车。
名副其实的“纯路人”。
同时,在红毯进行期间,时间是按照掐秒计算的,整个流程非常的严谨,有媒体曾经预算过戛纳红毯的单场成本费用,几分钟时间,就高达150万美元。
里面的安保要在上一组嘉宾过后、新一组嘉宾登场空隙中的十几秒时间,迅速将红毯上的褶皱和出现的意外处理掉,不能耽搁分毫。
而为了防止各种妖魔鬼怪蹭热度,龙袍毯星等“恶劣事件”的再次发生,戛纳配备了隐藏式磁力屏障、生物识别系统(掌静脉扫描)等高科技设备,防止任何意外的发生。
就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戛纳电影节就堪称“经验丰富”,不像尖叫之夜和各路跨年晚会,当初被Rise搞的欲仙欲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