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他们能一直在戛纳、以及国际影坛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而《流感》此前在他们的眼中,显然就是一个“野孩子”——别误会,现在也是。
因为《流感》制作的全程,几乎都没有用到过他们的地方,包括投资…所以即使《流感》大爆,他们攫取的利益也很有限。
这才是大家之前对《流感》没那么感冒的原因。
试想一下,我这次在戛纳主推了那么多部自己参与投资、包装过的顶级大片,现在你让我对一部主角此前在欧美市场没什么名气的“中国电影”青睐有加,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完全不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诉求。
但…
在看完《流感》后,大家都悄然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流感》现在还是个“野孩子”,但这个“野孩子”很优秀,优秀到哪怕他们没参与投资,但只要接手了《流感》后期包装、院线上映,仍旧能攫取到一定的利益。
并且,最重要的一点,通过这部电影,他们注意到了池野和《流感》这个陌生的主创团队…
以及中国大陆电影行业的改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