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又带飞一个,成为票房40亿+女一号
《火星救援》在立项前,曾被池野定义为“科幻大片”。
何为科幻大片?
那是几乎用钱、数不尽的人力、物力硬生生砸出来的特效,是剧组主创人员开拍前走遍大江南北,寻找到的十几个拍摄地,那是向中科院无数次求证考究出来的知识。
光是一个火星场地,一个简单的全景镜头,其中的花费和心思就已经超出了国内电影曾经想象的极限。
影片的第一幕高潮,开场的沙尘暴是复杂的的粒子与物理模拟,祝融3号飞船是高精度CG模型+复杂动画,太空场景是实拍和CG的无缝结合这些都不提了。
——电影中几乎所有展现火星荒凉、壮丽和孤独的广角镜头,都是MattePainting数字绘景和3D环境扩展的结果。
郭峰团队需要将实拍的沙漠素材进行无缝拼接,移除所有不属于火星的元素,创建出远处的地平线、山脉和巨大的环形山,并调整出火星特有的光照和大气效果。
这些镜头的成本的规模和精度之高,总工作量之巨大,是其他科幻电影根本无法想象的。
或许和世界第一的科幻大片相比,《火星救援》没有那么夸张的表现力,但在细节和“真实性”上,《火星救援》的主创几乎做到了极致。
这也就导致,人生首次看到国内科幻电影竟然能拍出这种效果、达到这种层次的所有人,全都懵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