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真理之板 (2 / 8)

作者:龙昭樾 最后更新:2025/9/21 19:54:49
        这是一个转折点,风险与机遇并存。经过短暂的紧急磋商,团队决定接受会面提议,但必须极度谨慎。会面地点被设定在威尼斯一个众所周知的中立场所——著名的佩吉·古根海姆收藏馆(PeggyGuggenheimColle)。这个地方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一座未完成的18世纪宫殿(PazzoVenierdeiLeoni),内部却收藏着20世纪最先锋的现代艺术作品,古代与现代、稳定与变革在此交汇,恰如他们此刻面临的处境。

        乘坐“但丁遗产”安排的、毫不起眼的交通艇沿大运河而行,团队抵达了收藏馆。水光潋滟,倒映着两岸古老的建筑,仿佛历史本身在流动。然而,团队无人有暇欣赏这美景,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紧着,准备应对任何可能的陷阱。

        然而,在收藏馆门口等待他们的,并非预想中全副武装的士兵或冷酷的特工,而是一小群气质截然不同的人。他们大约六七人,穿着得体,更像是大学里的教授或博物馆馆长,脸上带着焦虑却又坚定的神情。为首的一位年长女性,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套装,银灰色的头发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鹰,却又蕴含着一种冷静和审慎的风度。

        “我是伊丽莎白·索恩博士,”女子走上前,没有寒暄,直接自我介绍,她的声音平稳、清晰,带着一种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逻辑性,“‘秩序之盾’理事会七名成员之一,前应用物理部主任。我代表理事会中那些相信我们过去方式存在…根本性错误的人。”

        叶舟谨慎地向前一步,目光直视着索恩博士:“索恩博士。在发生了这一切之后,为什么选择联系我们?你们想要什么?”

        索恩博士的嘴角微微牵动,露出一丝几乎可以称之为悲哀的微笑:“因为你们做到了我们未能做到,甚至不敢去做的事情。你们不仅接触到了网络,更重要的是,你们似乎理解了它真正的本质——它不是一种需要被控制、被恐惧的宇宙力量,而是一个需要被理解、被尊重,甚至与之合作的…存在。你们在广场上引发的共鸣,我们监测到了。那能量的和谐程度…是我们从未记录过的。它证明了我们的方法,基于控制和隔离的方法,是徒劳的,甚至是有害的。”

        她做了一个简洁的手势,示意他们跟随她进入收藏馆内部。穿过阳光充沛的中庭,他们步入相对幽暗的展览空间。这里展示着马克·罗斯科(MarkRothko)沉浸式的色域绘画、杰克逊·波洛克(JaPollock)激情四溢的滴画、以及皮特·蒙德里安(PietMondrian)冷静抽象的几何构图。

        “艺术,”索恩博士停下脚步,凝视着一幅巨大的罗斯科画作——那是由深红、暗褐和黑色组成的、仿佛能吸收所有光线的矩形色块,她的声音不由自主地低沉下来,“一直就是关键之一。但我们,‘秩序之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太过于专注于科学的、量化的、可重复的实验方法,我们试图用探测器、能量矩阵和数学模型来框定它,却忘记了人类意识中那些非理性的、直觉的、情感的部分,或许才是更直接的接口。我们成了自己工具的工具。”

        诺瓦克教授着迷地看着周围那些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尤其是波洛克那看似混乱实则充满内在秩序的线条网络:“这些色彩和线条的分布…它们几乎像是《光之书》中那些符号的情感化、表现主义表达。一种非语言的数学。”

        索恩博士赞同地点头:“正是如此。网络通过多种方式沟通——通过数学的精确,通过几何的完美,但也通过艺术的升华,通过音乐的和谐。我们把自己局限在了单一频道里,却抱怨接收到的信号模糊不清。这是何等的傲慢。”

        她引导他们来到一个看似极其简单的作品前——一个白色的画布上,绘制着一个略显粗糙的黑色方块。乍看之下,它简单得近乎幼稚。“仔细看,”索恩博士轻声道,“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simirMalevich)的《黑色方块》(BckSquare),创作于1915年。它被誉为首幅纯粹的抽象绘画,是‘绝对主义’的奠基之作。它宣告了艺术的零度状态,剥离了一切表象,回归到最本质的形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