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谁先推搡了一把,紧接着,一个酒杯摔碎在地上。
这就像点燃了火药桶,工人们怒吼着扑向那群学生,学生们奋力还击。
拳头、桌椅、酒杯都成了武器。
巴兹尔·霍恩吓得从木箱上滚下来,抱着头躲到了柜台下面。
酒馆老板徒劳地尖叫着,但他的声音淹没在一片咒骂和打斗声中……
第二天,伦敦的几家主要报纸都报道了此事——
《泰晤士报》谴责了盗版,但更多地则是对这些自称是“福尔摩斯的男孩们”的年轻人的鲁莽行动提出了批评。
《每日新闻》的报道带着煽动性,详细描述了酒馆混战的细节,并将冲突根源归结为“阶层的对立”。
《每日邮报》则毫不客气地嘲讽了那些学生,称他们为“福尔摩斯的小姐们”。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