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报》则更加激进,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胜利!这是理性与光明的胜利!甘必大与费里领导下的共和派,给予了教权保守势力一记重拳!
当费里部长提及《合唱团》,提及那用音乐和爱心感化顽童的马修老师时,那些高喊‘无宗教即无道德’的先生们,他们的道德高地瞬间崩塌了!
因为这出戏告诉我们,真正的道德源于人性的美与善,它早已为昨日的胜利写下了序章!】
《小巴黎人报》当然要不遗余力地吹捧莱昂纳尔,毕竟靠着《本雅明·布冬奇事》的连载,它已经一跃成为三大报中的销量冠军!
【是谁的笔,化作了费里部长手中最锋利的矛?是莱昂纳尔·索雷尔!这位年轻的索邦学子,用他的《合唱团》,提前为全巴黎、全法国的民众进行了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启蒙’。
议会内的胜利,源于议会外早已深入人心的共识。
索雷尔先生当居首功!】
不过几乎所有的分析文章也都或多或少地指向同一个结论:
这次议会辩论,共和派能如此迅速地打破僵局、取得压倒性优势,《合唱团》引发的社会共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莱昂纳尔·索雷尔的名字,真正与法兰西共和国的教育事业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