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意略去了“招讨”二字,以免会谈气氛愈发紧张。
见宋方的副使竟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诸羌部落首领对视一眼,眼中自然难免流露一些轻视。
但赵旸也不在意,微笑着拱手施礼,做足礼数。
随后,张亢又替折继闵、折继祖两兄弟做了介绍,得知兄弟俩出身党项,诸羌部落首领面露敬色,甚至还有人开口求折家兄弟待会替他们说话,这令折家兄弟心中很是尴尬。
说真的,若非是赵旸,兄弟俩都不知自己能否出席此次交涉,毕竟高若讷对他们可不怎么待见。
双方寒暄几句,便进入正是交涉环节。
因此次前来的诸羌部落首领人数较多,有十几人,故州衙官吏将偏堂内的摆设做了一番调整,跟昔日在鸿胪寺的会议室倒也有几分相像,堂正中搁并排两张方桌,双方分坐两侧;宋方为高若讷、赵旸、张亢、折继闵四人,折继祖、郭逵,以及充当文记的范纯仁、文同等,皆坐在后侧的凳子上;而诸羌部落首领那一边则坐了五人,其余近十人则坐在次座。
期间,赵旸好奇地打量对面诸羌部落首领,尽管这些首领都穿着偏中原的锦袍,但仔细看就能发现他们仍然带有不少异族特色,头发上的饰物,兽牙编串而成的项链,再比如几乎人人都穿着的羊皮袄,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仿佛糅杂了中原与羌族的文化习俗。
至于相貌,这些人也较汉人略有不同,比如眼睛更大、鼻梁更挺,颧骨吐出,仿佛高山族特征,凝视他人是尤其显得凶悍,令赵旸不禁联想到了“狼顾鹰视”这个词。
他肆无忌惮的打量,自然也引起了那些诸羌部落首领的目光,不过这些首领很快便又将目光转向高若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