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恳请外调的殿中侍御史张裪忍不住讥讽道:“王谏院先前劾奏赵正言,名目有三,但皆因不合制:其一,越阶得官;其二,常服入殿朝议;三,服色不符品阶。今赵正言已证明其才能,且官家……咳,也已下诏补全缺漏,王谏院撤回劾奏,倒也合情合理。但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贾御史可是附声钱内翰、李丞杂、刘御史几位,质疑赵正言乃妖星降世,这不到殿前与赵正言辩一辩,不合适吧?”
“张御史所言极是。”
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朝臣纷纷附和,其中不乏未参与联名弹劾的台谏。
面对这些冷嘲热讽,监察御史贾渐面红耳赤,硬着头皮走到殿前,朝赵祯作揖道:“臣失察,请官家降罪。”
赵祯瞥了一眼赵旸,见这小子耸耸肩,也猜到这小子无意追究一名主动服软的御史,便准许贾渐撤回劾奏,稍做勉励便让其回到原位。
毕竟台谏官员本来就有免于因言获罪的特权,这次要不是怕当众丢脸,估计这位贾御史也不会当众服软。
自此,整整七名有台谏身份的官员被赵旸驳退,仅剩兼右谏议大夫的高若讷与兼知谏院的钱明逸二人。
终于来到正戏,赵旸颇有些兴奋地搓搓手,不怀好意地来回打量高若讷与钱明逸二人,笑着揶揄道:“这就只剩高相公与钱内翰了……两位谁先来呀?唔,还是高相公先来吧。”
高若讷心中暗恨,但赵旸携一连驳退七名台谏的声势向他发难,他心中难免也有些惶恐不安,唯恐颜面尽失,于是他硬着头皮向官家作揖道:“臣亦恳请撤回劾奏……”
殿内响起一阵嘲弄的轻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