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五章:枢密院 (7 / 9)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最后更新:2025/11/9 7:12:14
        后世常有人嘲笑大宋前线将领没有调兵决策之权,碰到外敌侵扰只能先请示中枢,结果往往是前线吃了败仗,中枢的指示却还未送到。但其实严格来说,宋朝这种模式非但不落后而且很先进,毕竟一千年后某东方大国也还是这套模式。

        正常情况下,似枢密院等战略制定机构长年累月反复推敲做出的战事预案,肯定是要胜过前线将领临危做出的决策。当然,前提是制定战略的人得通晓兵事,若是一群不知兵的文官拍脑袋想出来的战事预案,那就另当别论。

        而宋国刨除吃了信息传递不便的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文官主管兵事,一群没打过仗的文官拍脑瓜想出来的预案方略,着实令人难以信服。

        不过眼下赵旸也无法改变这现状,毕竟他只是对禁军说了句“谁道仅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就遭到诸台谏口诛笔伐——这还只涉及军士,若是公然提出提高武官地位,甚至支持会打仗的武官进入朝廷中枢,那估计整个朝廷都得翻了。

        想到这里,赵旸无奈摇头,眼下他能做的就是抛除杂念,与宋庠、高若讷仔细讨论对夏战略。

        至少在这件事上,他可以凭一千年后的眼光替宋国把把关,虽然他也只是纸上谈兵,但至少可以筛掉一些文官拍脑袋想出来的预案。

        当日,三人足足讨论到临近黄昏,不说两名文书累地差点写断手,赵旸喝了一下午的茶水,也感觉喉咙沙哑。

        至于收获,除了他与宋庠、高若讷就对夏方略大致讨论出了一个总方略的初稿,宋、高二人也对他更为改观,至少从语气与态度上可以看出渐渐将赵旸视为了同僚,而并非单纯的宠臣。

        期间就算赵旸故意捉弄高若讷,喊其“小高”、“若讷”,高若讷也不再勃然大怒,只装没听到,懒得回应。

        就很离奇地,通过这事三人似乎建立了一些若有若无的初步交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