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最后的右司谏,也只是较右正言提了提品阶,为七品谏官,但权限较右正言基本一致。
因此总结来说,这次赏赐归根到底就是给赵旸提了半品,相当于进士出身官员至少三年的磨勘,但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毕竟有些该有的特权,赵旸早就有了,因此也难怪诸位相公中与赵旸关系最差的文彦博在听完后也没什么反应:这小子一授官就抵常人二十年磨勘,今日区区三年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赵旸却不知其中奥秘,趁机道:“文职升不升无所谓,臣的武职官家是否应该提一提?今日官家也看到了,那五百禁军被臣管得服服帖帖,如臂驱使。”
“那是你的功劳么?那不是种家三兄弟的功劳么?”赵祯没好气道,但最终还是答应了:“罢,就授你天武第五军指挥使一职,军士调度,你自与曹佾商量去吧。”
“多谢官家。”赵旸得偿所愿,心情大好,相较提升文职更为高兴。
从旁,范仲淹一脸不可思议。
毕竟相较赵旸从员外郎升为郎中,从一营指挥使一跃成为军级指挥使,那更是连跳数级,所掌兵力也从五百一下子增为二千五百人,足足提了四倍。
遥想他五十岁时知永兴军,与韩琦同为夏竦副手,一同经略陕西,直率兵力也不过就是这个数目罢了,此子才多大?
看看见怪不怪的诸位相公,又看看赵旸,范仲淹也不知该如何评判。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jianlintz.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