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赵祯还给了赵旸一个“尚书省工部司员外郎”的文职寄禄官,从七品,否则被保护的对象还不如保护他的职位品秩高,这会儿提出来着实让人尴尬。
有意思的是,年仅十八岁的王中正似乎有着严谨的性格,他在领命后便提了一个让赵祯感到有些棘手的疑问:“……官家命卑职等人听从小郎君的命令,不知……可有限制?”
赵旸眨眨眼看向赵祯。
瞥了眼作怪的赵旸,赵祯略一思忖后,便指着他对王中正说道:“除非这小子造反投敌,介时你等就把他绑了带到朕处,否则便听命于他。”
别说王守规暗暗嘀咕难以置信,王中正更是心中震撼,不由自主地转头看了一眼赵旸。
造反投敌也只许活捉,其他百无禁忌,这限制……
暗暗咽了咽唾沫,王中正当即就意识到自己的机遇来了。
正如他所猜测的那样,赵祯其实一点也不担心赵旸这小子造反或者投敌,因为他能感受到这小子对他大宋的好感,毕竟他大宋也算是这小子的“祖宗国朝”,否则这小子之前就跑去西夏、辽国了,投奔他大宋做什么?
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要给王中正定个基调,方便赵旸便宜行事。
否则若王中正一行人事事都来请示他,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他与那小子逐渐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