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王中正稍一犹豫,随后便从木盒中取出八贯钱,交给带队的都头,即百人将。
“使不得、使不得。……那就多谢小郎君了。”
那名都头连连推辞,但最终还是在赵旸的坚持下收了,眉开眼笑之余,对赵旸也是愈发热情。
说实话,别看禁军听着威风,实际上大宋上百万禁军,八成以上每月仅有半贯俸钱,唯独称作“上四军”的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四支禁军可得一贯,考虑到此刻这座宫门内外也就几十名禁军,八贯钱着实不少,至少足够几名都头带手下弟兄去吃喝一番。
要知道今日赵旸等人在小甜水巷那座酒楼喝了两个时辰,也不过就花了两贯余罢了。
当然,赏钱还是其次,更主要的是禁军们感受到了尊重,尽管他们因为有着把守宫城正门的差遣,地位与津贴较寻常禁军较高些,一般也不会有人故意轻贱他们,但也很少有人像赵旸这般和他们称兄道弟。
与这些禁军寒暄两句,赵旸一行便进了宫,径直朝福宁殿而去。
毕竟这个时辰,官家应该已经在福宁殿用膳了。
在前往福宁殿的途中,但凡遇到主动向赵旸施礼问候的禁军、宦官、宫女,赵旸皆不吝打赏,三五人的赏一贯,七八人就赏两贯,前后不过三四拨人,赵旸余下的八贯钱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待等来到福宁殿外,赵旸连带着最后的铜钱以及那只木盒都送了出去。
即便有私心作祟,王中正等人也不禁感慨这位小郎君真是一位不惜财的豪爽之人,心下对赵旸也愈发认同——连不相识的亦这般打赏,他们这些亲近之人,难道还会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