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个人的命运是跟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历史上的金兵南下,国破家亡不会发生,李清照凭什么不能安享一生康乐太平?
后厨院子里的画面很和谐,各自在忙活,赵孝骞挥散了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思绪,专心地对付手里的熊掌。
美食在前,别的事都往后稍稍。
苏轼做好了准备工作,安静地看着赵孝骞处理熊掌,看着看着,苏轼突然一笑,道:“子安,你莫看这小姑娘年岁不大,但一身才气可不逊于你。”
“昨夜饮至半酣,她竟作了一首词,当即艳惊四座,令人钦佩。”
苏轼扭头看着拾柴的李清照,道:“小姑娘,你那首词是如何作的?当着赵半阙的面再诵一遍,让他指点指点。”
李清照也不怯场,当即道:“我作的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诵完了整首词后,两眼亮汪汪地盯着赵孝骞,似乎想得到他的夸赞认可。
赵孝骞失笑,这首千古经典佳作,居然是她十五六岁时所作,第一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好词!”赵孝骞当然不吝夸赞:“此词定会流传千古,千年以后的学子们坐在课室里,摇头晃脑背诵默写的,便是这首词。”
苏轼也颔首道:“这才气,这灵性,日后必成大家,小姑娘不凡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