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联名上的这道奏疏,祭酒没有理由不送进政事堂。
这段日子,汴京经历了简王和端王的倒台后,学子和百姓对天家皇族的耐心也终于耗尽。
一个两个继承人都是这种货色,所谓的立嫡长,真的合适吗?先帝还有两个兄弟,年纪才十二三岁,谁知道他们未来是什么心性?
既然如此,为何非要守着陈旧腐朽的祖制不放?
从皇族宗亲中选一个贤明的人出来,大宋依然是赵家的天下,皇帝依然是太祖太宗的子孙,有什么不对?
争斗了数十年的新政旧法,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天下百姓受够了,也该结束了,能结束它的人,只有贤明之君,平庸的人做不到。
很多事情的发生和发酵,最初都是由一群热血沸腾,永远热泪盈眶的年轻学生开始的。
这一次也是。
国子监学子联名上疏,不是一件小事。
它是整件事的起源,也是引爆朝堂的导火索。
政事堂收到了国子监祭酒呈来的奏疏,宰相章惇没有任何批示,只是下令将这份奏疏刻字拓印百份,传示汴京各大官署和朝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