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官家能否借臣一观?”
“不好意思,书与老婆恕不外借,而且那本书我看完后就烧了,毁尸灭迹毫无痕迹。”
章惇:“…………”
赵孝骞见他呆怔,于是只好叹道:“子厚先生,相信朕,朕从不打无把握之战,如果决定打起来,那么这场战争一定代表着丰厚的利益,绝对不会亏本。”
“一旦战胜,大宋占领日本全境,那时咱们便有了充足的人口劳力,丰富的矿产,以及面朝东海岸的军港商港,为大宋探索这个世界提前建下桥头堡,此事……功在千秋。”
章惇苦笑道:“日本素来敬仰我大宋上国,对我大宋唯唯诺诺,诸侯与平民皆对我大宋充满了好感,官家若欲启战,臣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恐会引起其他邻国藩属的不安和猜疑……”
“呵!什么‘敬仰’,什么‘唯唯诺诺’,那不过是因为日本如今处于诸侯内战的时代,他们的拳头不够硬,实力上根本打不过大宋,只能选择蛰伏,子厚先生莫被他们的表象骗了。”
“至于理由,很好找。朕麾下的部将张嵘在登岛以后,被日本人很不友好地对待,他们率先对我大宋王师发起了进攻,‘藩失臣礼’,这个理由还不够充分吗?”
章惇迟疑半晌,现在的他,正被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冲击着。
圣贤仁义的道理,与国家利益的取舍,在他的心中反复纠结冲突。
想到那些诱人的人口劳力,各种丰富的矿产,以后极具未来战略性的军港商港,良久,章惇终于叹了口气,苦笑道:“官家,此事您和臣说了不算,恐怕还是要发起廷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