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如此,如今赵孝骞即位后,又将监察权独立出来,中央朝廷形成了“三府三司”的格局,权力划分方面更细致了,加诸在官员身上的桎梏也就更多了。
监察府初立,他们连办公的衙门都还在修建,这个新设立的部门对汴京的朝臣来说,是讳莫如深的存在。
但对地方官员来说,由于消息的滞后性,传达的误差性等等,地方官员对它的存在,真正打从心底里害怕的人并不多。
在大多数地方官员心里,所谓的“监察府”,它的职能其实跟御史台差不多,同样具有监察百官的权力,也同样泡在大宋官场这个臭水坛子里,迟早也会跟所有的大宋官署和官员一样,染得浑身漆黑。
以往御史台监察地方官员时,下面的人是如何应对的,如今监察府官员下来,照样如何应对。
只看他们张多大的口,要多少钱,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此而已。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是“平事”,是花钱消灾,自己过了这一关,继续坐在这个位子上,付出的金钱和利益,再从百姓身上加倍找补回来。
所以此刻的陈州官署内,一众官员有些人提心吊胆,有些人却不以为然。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捅了天大的篓子,给钱不就行了。
知州曾叔礼却有些担忧,他是陈州的地方首官,从汴京的后台靠山那里得到的消息,比别人多一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