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以后朝廷政事堂官员更迭,这些入过新政司的官员,肯定将优先考虑,而进了政事堂,基本就是未来的大宋宰相。
郑朝宗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居然如此幸运,竟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了脑袋。
他原本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奉议郎。
“奉议郎”这种官儿,怎么说呢?汴京城里随手一抓,大约能抓出几百个奉议郎,领着朝廷每月发给的俸禄,吃不撑也饿不死,想用权力贪点钱,手里却丁点儿权力都没有,搞钱都没办法搞。
如此平凡的一个人,就因为态度认真了,写了一道数万字的奏疏送到了官家的桌案上,奏疏里面说了几句实话,浅谈了一下自己对新政的见解,然后,郑朝宗一飞冲天了。
此刻的赵孝骞坐在新政司内,翘着二郎腿,微笑注视着殿内的群臣。
今日在座的都是新政司官员,他们分别由政事堂的宰相和下过民间的官员组成。
殿内的气氛不算和睦,此时正有两人当着赵孝骞的面,吵得面红耳赤。
“‘青苗法’之实施,事实证明是弊大于利的!民间百姓所受不法官员之荼毒,大多因‘青苗法’而起,官府逼迫百姓借高利贷,百姓不借都不行,来年百姓还不上,只能卖田卖屋,倾家荡产。”
“故而,‘青苗法’其实根本就是恶政,官家,臣以为,若欲修正新政,先必废除恶政,‘青苗法’当立即废止,如此,百姓才可得新政之惠利。”
说话的人是苏辙,老头儿六十多岁的年纪了,吵架时还是中气十足,嗓音洪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