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咱们请政事堂诸位相公过来,一起商议?”新政司内一名官员迟疑地道。
“政事堂的相公们都躲了,谁敢来?”另一名官员苦笑:“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咱们就算讨论出结果,谁敢执行?”
资政殿学士,京畿路观察使留后郑朝宗道:“朝廷还有监察府,政令若正式颁布,地方官员若敢不执行,自有监察府和皇城司的人处理。”
“若是反对的官员有数百甚至上千呢?官家难道把他们都罢免了?那天下谁来治理?”
“还有朝堂的,地方官府的,民间的,各个利益关系网,官员与士商串联的利益线,北方的大地主,南方的大海商,此税法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利益链条都会被触动,我等从何开始商议讨论?”
郑朝宗不说话了。
同僚们说的是事实,这件事实在太大了,牵扯的人和利益太深太广,哪怕郑朝宗敢说真话,敢办实事,可他终究势单力薄,根本顶不住来自全天下利益集团的压力和反扑。
当年贤相王安石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郑朝宗何德何能解决得了?
新政司内,官员们的目光纷纷望向郑朝宗。
他们都是下放民间后,被官家下旨提拔进来的,对于民间的现状和疾苦,以及存在的问题都有着深刻的了解,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被官家调入新政司,参与新政修正的讨论和定法。
可是众人都知道,新政司内这些官员里,官家最欣赏最器重的便是郑朝宗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