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克忠听后却是苦笑一声,说道:“在下能力不足,能当个县令已是勉强,人要有自知之明,不瞒尹兄,我就不是当布政使的那块料,更不用说入朝为官!”
韩克忠说的都是心里话,他虽然中了状元,封了正六品的翰林侍读,但却不想留在京城,就盼着在翰林院过渡两年,然后下放到地方,最好是个穷地方当主官。
“韩兄实在太谦虚了!”
尹昌隆正色道:“如今新朝初立,圣上全力推行新政,这正是你我有志之士大展抱负之际啊!”
“韩兄,新政是当之无愧的开万世太平之道,富国强民之仁政,当今圣上雄才大略,堪比文帝之圣主贤君,而你我都是身怀大才,满腹报国之人,这是上天交给我们辅佐圣君的使命啊!”
尹昌隆的话在韩克忠心中瞬间掀起一阵惊涛骇浪,大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你当个县令,能解多少百姓之苦,可你要帮皇帝好好推行新政,那受益的就是整个天下的百姓啊。
更何况,现在皇帝不缺翰林侍读,更不缺县令,缺的是敢为天下先的新政大才啊。
“韩兄,你我何不投身于新政大业之中,为万千百姓谋福,为万世开太平!”
尹昌隆已经敏锐的洞察到,新政大业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洪流的必然之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开始,就不会停下,任何阻碍都抵不过万千民心。
大明可以没有士绅,更不缺官员,但不能没有数以万计的百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