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位大先生教书有一套,才吸引许多学子前来求教。
左辅臣收学生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只收考上功名的学子,可以是童生,也可以是秀才,贡生也收,不仅亲自指导,还不收任何财物,甚至吃住在学院都不花钱。
这也让许多学子趋之若鹜前来桐庐书院读书。
就连老爷子也听过他的名号,让他入朝为官,委以重任,这位大先生拒不入仕。
老爷子也没有为难,有大本领的人宁愿隐居深山过苦日子,都不愿意入仕为官,像他这样的大才不在少数。
大明开国之初,朝廷极缺官员,老爷子派人四处打听寻找民间的良才,请他们入朝为官,帽子,银子加刀子,确实请来不少治国大才,但仍有很多人不愿意为新朝效命。
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对前元念念不忘,忠臣不事二主,如三遗老之一的杨维桢。
还有一部分读书人淡泊名利,图个自在,朱雄英的大军师石羊先生就是老爷子怎么请都请不来的大才。
而这位大先生左辅臣却也是个异类,他不喜欢当官,但他却培养,鼓励门下学生入仕,为君分忧,为民谋福!
片刻后,学生已经全部前往东房用饭,一阵脚步声传来,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儒生走了过来。
“大先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