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精确的计算各种数据,以确保月面生物圈的平衡。
比如补充的物资数量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比如每次更替的科研人员数量也必须要保持在相同的数量,甚至就连科研人员的身高体重代谢这些都会考虑进行。
而月面生物圈工程的主要研究目的也并非如生物圈二号一样模拟地球打造第二个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
它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允许较少量物资补充的标准下,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
以及在月球低重力、无磁场的特殊环境中进行试验培育各种动植物。
比如娄成济教授负责的,就是记录经过月球环境优化后的‘小麦’‘高粱’‘玉米’‘稻谷’等等主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从储物箱中取出记录实验数据用的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娄成济教授扶着生态舱道路边缘的扶手快速的走向了不远处一片金灿灿的农田。
眼前的这片作物,便是即将成熟的小麦,代号‘月麦7号’。
从名字就可以看的出来,这是在月面生物圈工程中经过了精心培育至少7代的小麦。
一路来到了环境数据检测设备前,将上面的温度、光照、人工降水次数/数量、空气湿度等各种气候数据记录下来后,娄成济教授端起手中的平板电脑,选择了数颗麦子,将其记录下来。
随即,他弯下腰,蹲在农田边,随即抽取了几个麦穗,一粒粒的仔细的数着上面的结实粒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