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粗略的看一眼,虽然右边的光点数量要多一倍,但两者的差别其实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但如果是仔细的对比左右两边的照片,就会发现右边的照片中黑暗背景下的小光点数量更多。
那是校准过程中曝光背景面的其他恒星与星系,虽然并不是主要的拍摄目标,但依旧会在校准拍摄的过程中被录入进来。
很显然,相对比韦伯望远镜来说,即便是同样是使用的红外波段进行校准,这台大型空间望远镜能拍摄到的照片要更加的清晰和遥远。
即便是在校准阶段,它的潜力也已经体现出来了。
(来一张韦伯望远镜在‘中红外波段’捕捉到怪诞、空灵的创生之柱)
办公桌后面,拿着激光遥控笔,常华祥院士走了过来,嗯了几下按钮,很快,校准用的HD84406恒星图切换到了另一个黄红色的红超巨星上。
看着放映出来的照片,他笑着开口道:
“这是在第一阶段的校准完成后,通过近红外相机(NIRCam)和中红外仪器(MIRI)共同协助拍摄的参宿四。”
“虽然说还没有达到最精密的程度,但光是这种程度的照片,清晰度就已经超过了詹姆斯·韦伯望远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