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对于原本用于做饭的火堆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毕竟我们利用的只不过是它散发的边缘热量而已。”
“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技术也一样,我们利用的是恒星本身对时空曲率的扰动,而不是直接从恒星里面抽取能量,这对它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影响。”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
半个小时的媒体采访时间并不算长,相对比今天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的学术提问环节来说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但对于徐川来说,应付这些媒体记者比应对学术界的同样要麻烦多了。
尽管他一再声明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技术即便是在接下来的CRHPC机构中得到了验证,未来也需要至少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才有那么一丝可能应用上。
但这些媒体记者可不管。
在这些人的眼中,他们看到的是这项技术真的马上就要实现了,未来人们前往火星,木星,甚至是冥王星、奥尔特云可能都要不了一个月甚至是一个星期的时间。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最让人期待的未来了!
要知道,用50年的时间飞越了300亿公里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是人类目前跑得最远的“星际信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