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由物理学家、工程师、学生及访问学者组成研究团队在庞大的科研资金的支持下,几乎每个月都能弄出来一些新的成果或者是技术。
比如最近来自反物质研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弄出来一种新的‘反物质量子位技术’。
简单的来说,这群研究团队将一个反质子(质子的反物质对应物)悬浮在电磁阱系统中,并抑制了环境干扰,以免破坏粒子脆弱的量子态。
而当该粒子处于被称为“自旋”属性的未定模糊状态时,研究人员小心地使其振荡,并在长达50秒的时间内进行了测量。
徐川了解过这个项目,主持该实验的物理学家斯特凡·乌尔默教授表示,这种实验可能有助于揭示物质与反物质之间更多的差异,进而回答一个涉及到宇宙大爆炸根本性问题。
那就是‘我们是如何在一百多亿年前本应湮灭所有物质的反物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
理论上来说,宇宙大爆炸应该创造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它们本应迅速相互湮灭,使宇宙如今变得空空如也。
但实际上如今的宇宙充满了各种物质,可见当初大爆炸的时候所诞生的反物质和物质间是有偏差的。
而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宇宙起源。
当然,除了理论上的重要性,这项技术或许在未来还可能成为另一项重要技术的‘支撑理论’。
那就是反重力技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