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子时空晶体材料的制备实验一个月直接消耗掉五个亿远远没法相比。
摘掉了穿戴着的实验手套,徐川走到了实验室的另一边,看向了晶体结构实验室的负责人,前些年从中山大学那边挖过来的童圣福教授,开口问道。
“童教授,你这边的情况如何了?”
目前晶体结构实验室对光子时空晶体的研究制备主要走两个方向,一个是他自己负责的以高纯净度蓝宝石作为基地进行双色光场编织拓扑纹理到超表面动态调控的方案。
另一个则是童圣福教授带领的团队采用电子束光刻、离子刻蚀等微纳加工技术制作纳米天线阵列的超表面加工路线。
现在他这条路差不多走到了尽头,动态调控的方案虽然的确可以做到对光子时空间隙的调控,但精细度远远达不到要求。
实验室中,正盯着目前电脑屏幕上的实验数据皱着眉头思索着什么的童圣福教授摇了摇头,开口回道。
“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无论是电子束光刻还是离子刻蚀这些加工技术的精度都不够。”
“我看过两条路线最近这一周的实验研究数据,超表面加工路线的精度还比不上您尝试动态调控方案。目前能制备出来的光子时空晶体结构仅仅是个位数纳米级别的,远达不到要求。”
说到这,童圣福教授转过身来,看向徐川,皱着眉头开口道:“如果想要尝试在光刻加工的这条路上提升精度,或许我们应该尝试一下光刻机的线路。”
“虽然光刻机的精度远比不上电子束直写的超高精度,但它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更好,也更适合大规模的批量化生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