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川潜心研究者光子时空晶体材料结构的时候,另一边。
星海研究院·晶体材料研究实验室中。
以童圣福教授教授为首的一群人正围在一台实验设备前,脸上均带着愁眉苦脸或凝重的神色。
就在刚才,他们借用了浙大那边国内最顶级的0.6纳米电子束光刻刀,重新对光子时空晶体材料的时空间隙进行了调整刻蚀,然而即便是如此实验的结果,都没有得到符合他们预期的结果。
现在看来,通过电子束光刻和离子刻蚀对光子时空晶体材料的研究可能走进了死胡同。
盯着实验设备自带的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和图像看了好一会,童圣福教授摘下了鼻梁上的眼镜,揉了揉有些酸涩的鼻根,叹了口气,开口道。
“或许我们的研究思路可能是错的,光子时空晶体材料可能无法通过离子蚀刻的方式完成加工。”
毕竟如果连0.6纳米的电子束光刻刀都无法解决时空间隙的阵列难题的话,恐怕其他类似的设备也不太可能做到了。
听到这话,实验室里陷入了死一样的沉默。
毫无疑问,这句话意味着他们这段时间的所有研究都是无用失败的。
虽然说很不甘心面对这一答案,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