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卫·陨石推进系统飞向小行星‘2017AF29’的时候,另一边,摇光号航天飞机上,执行任务的几人也通过监测拍摄设备观察记录着实时数据。
没有登陆器常规的缓冲尾焰,只有调整姿态后自动扩展出来的四条缓冲支架,在推进装置接触小行星的一刹那,漫天的尘埃从小行星表面扬起。
由于没有重力和大气,这些尘埃在碰撞中直接就冲出了小行星的约束,喷洒到了太空中。
与此同时,已经降落到了‘2017AF29’小行星上的精卫·陨石推进装置在智能自动化系统的操控下,迅速展开了作业。
四条缓冲支架的侧沿,螺旋推进的钻孔装置快速的朝着小行星内部的岩层推进。
这一功能算是从他们研发的月球小型全自动化采矿机延伸拓展而来的。
和月球的低重力一样,如果不将设备牢牢的固定在小行星或陨石上,那么在推进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出现推进装置直接脱落的情况。
所以就需要‘锚点’将其牢牢固定在地面上了。
等待了一小会,精卫·陨石推进装置的四根固定支柱就已经钻进了这颗小行星的岩层中,将自身牢牢的固定在上面。
随后,调试程序启动。
测试使用的陨石推进装置中内部携带的一块容量超过1250KWh超大容量的锂硫聚合物电池,而非正式推进装置中使用的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磁流体发电机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