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追溯到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时期。
作为人数较少的草原民族,在统一中原后,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防止地方轻易作乱。
拓跋珪在地方官制上虽继续沿用之前的‘州、郡、县’三级,但却做出一定改变采用‘三长制’,每州设立三个刺史,按照一个宗亲,两个异姓的比例来划分。
宗亲就类似监军太监,监管另外两个异姓刺史,而异姓刺史之间又互不统属。
相当于设立多层防火墙。
一个刺史想要造反,首先就会被宗亲刺史察觉,而且还得说服另外一名同为刺史的异姓之人跟着自己一同造反。
难度不是一般般的大。
更别提大魏经常干出那种将两个明面上不合之人安排到一个州内担任刺史的情况。
这确实有效的防止地方做大。
同样也凭空多出很多‘官职’,有更多的坑位给那些‘预备’官员们。
元乂早就知道这事,他一脸淡然,并没有着急开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