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内部的制衡
想要快速的融入到圈子里。
共同的身份认同很重要,这其实也是孝文帝‘太和改制’时期埋的雷。
封建王朝的更替,本质上就是不断的对前朝灭亡的经验做出总结,然后在制度上疯狂修复,外加打补丁,来修补各种可能出现的漏洞。
两汉、两晋时期,刺史作为地方大员太容易割据一方,大魏就针对性的在一州设立三个刺史,甚至是一个郡的太守都要设立三个,还要安插元氏宗亲前去任职帮忙盯着这群地方大员,再加上五年一轮换,就是杜绝地方大员威胁中央朝廷。
还有就是外戚干政,那就设立出‘子贵母死’,防止外戚集团做大。
封建君主的所有改革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孝文帝的太和改制也是如此。
他将原本分散在各地的鲜卑精锐抽调入洛阳,军中的精锐不允许汉人进入,汉人士卒只能当炮灰、当杂兵,而且精锐的鲜卑士卒之间只允许说鲜卑话,就是为了防止汉臣对军队进行渗透。
孝文帝确实力大飞砖,手段十分激进,但其实也造成鲜卑和汉人之间哪怕相处那么久依旧还有不小的隔阂。
从瀛州南下,便是渤海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