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可以炮制流言,而后兴兵为陛下报仇,殿下身负嫡子之名分,天经地义,此乃大义之胜!”
“其三,山东河北之地,豪杰遍野,但多年来,除开在后汉有所成就之外,其余历次,不论是窦建德还是齐神武,都功亏一篑,在朝堂之上,已经被关中、两淮、江南,压制多年,山东豪杰渴望朝堂的地位久矣。”
“殿下若能振臂一呼,豪杰之士必当应声归附,共举大业。而从山东之地一路至于中京城下,皆无险可守,以河北山东之精兵,再加殿下在关中的人望,两相夹击必能攻克中京。”
“而后安定江北,再徐图江南,则大业可成!此乃殿下地利之胜。”
“有此三胜,殿下大业,何愁不成!”
南先生的话,充满着诱惑地传入齐王的耳中。
齐王却皱着眉头,“听南先生这话,好像本王当初被勒令就藩,还是好事了?”
南先生点了点头,“的确是好事,岂不闻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殿下离开,卫王和楚王火并,殿下携大义之名,兼沛然之力,重回中京,安定朝堂,稳坐天下,这便是晋文公的旧事啊!”
齐王的眉头愈发皱起,“但本王如今并无一兵一卒,岂有举事之理啊?”
南先生摇头道:“殿下当知,有时候,天下大事,其实本就处在一种微妙的状态之中。便如此刻中京,卫王大权在握,其余人真的都服气吗?可他们不服气又能如何呢,又没有别人可选,但若是殿下举事,那便完全不同了。”
“殿下曾经的旧部,惶惶不安的楚王党,甚至怀疑卫王手段的忠义之士,都将站在殿下这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