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再也忍不住,哭着打断他,“你说的都对!可你想过没有?今日朝廷,早已不是真宗那时的朝廷了!你站出来做这个寇准,会有好下场吗?你忘了寇准最后是怎样凄凉的结局吗?你忘了范公(范仲淹)几度浮沉吗?你忘了吕公晚景如何吗?李家百年清誉,阖府上下几十口人的性命,难道…难道你就不顾了吗?”
她的话如同刀子,戳破了李纲慷慨激昂背后的巨大风险。
李纲看着妻子泪流满面、惊恐无助的模样,胸腔里亦是翻江倒海。
他走上前轻轻握住妻子冰冷的、颤抖的手。那手心里,有常年操持家务留下的薄茧,此刻却冰凉一片。
“为夫岂能不知?岂能不惧?寇公非是安然终老啊。”
“但值此危局,汴梁城就缺一个寇准!一个能在君王动摇时叩马死谏,能在强敌压境时力挽狂澜的寇准!若人人都畏缩不前,都只想着保全自身,不敢做这个出头的椽子,不敢担这份敢为天下先的风险。”
他望向窗外穿透风雪看到了城墙上摇曳的烽火和汹涌的金戈铁马,声音里带着一种预见性的悲凉,“那汴梁城,百万生灵,便是第二座睢阳!甚至连睢阳都不如!那时,我们李家这点清誉和性命,又算得了什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他拿起笔,在纸上重重写下“死战”两个字:“就算将来跟寇公一个下场,我也认了。总比眼睁睁看着金人进汴京,看着百姓遭殃强。”
张氏看着丈夫眼中那份近乎殉道者的光芒,心中最后一点劝说的力气也耗尽了。
她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这个少年时便敢骑马上城头巡视的人,这个视张巡、许远、寇准为榜样的男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