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周铁也起哄道:“就是!李头儿,要不你先试试骑黑驴子冲锋?你要是骑着驴子能砍翻一个金狗铁骑,你以后逛窑子的钱,兄弟们全给你包圆了!”
“对!包圆了!”众人七嘴八舌,嘻嘻哈哈,一片插科打诨,尽是拿驴子当马、骑驴打仗的荒唐笑话。
就在这片哄笑和调侃声中,李骁从他们半真半假的解释和相互补充里,终于勉强弄懂了这复杂的大宋军制。
原来大宋军队两套体系并行:
一套是老旧的“厢—军—营—都”制(都指挥使、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军使、都头、副都头);
另一套则是熙宁变法后推行的新将兵法:“将—部—队”三级(统制、正将、副将、准备将、部将、队将、押队)。
在河东、陕西这样的前线战区,主要推行“将兵法”。
他这部将,是军队下面的中低级指挥官,统管约五百人,相当于旧制里的指挥使!随自己高兴叫,是个正儿八经快摸到了中层武官边沿的位置。
修武郎(正八品寄禄官)位列五十三阶中的第四十四阶,进入大使臣范围,忠训郎、成忠郎之类的便是小使臣,分别是第47、49级。
另外大宋武官官阶足足有五十三阶啊,于政和二年(1112年)在武阶体系改革中确立,那比老秦人的砍人升官发财的二十级功勋爵还翻了两番多,并且人家那个赐田、赐宅、赐配奴隶,还能降等传给自己儿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